共搜索到 117 条相关内容。
Kaveh Akbar is an Iranian-American poet, novelist, and editor.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poetry collections Calling a Wolf a Wolf and Pilgrim Bell and of the novel Martyr!, a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杨炯(650—约694),字盈川,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初唐著名诗人、赋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1][2]。他以神童之名早负盛誉,才思敏捷,博学善文,是初唐诗坛革新风气的重要人物之一[1][3]。 ## 生平与教育经历 杨炯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家世虽有伯父任地方官职,但父祖仕途无显著记载,自称“吾少也贱”[3]。少年时即聪慧好学,十余岁便以神童科及第,入弘文馆
骆宾王(约640—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2]。骆宾王少年时即展现文学天赋,七岁作《咏鹅》诗,成为脍炙人口的童诗佳作[3]。然而他仕途坎坷,性格刚直不阿,最终因参与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而下落不明[4]。 ## 教育背景与仕途经历 骆宾王早年求学于乡里,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于唐高宗时期进入仕途[1]。他曾任道王李元庆府
Jackleen Holton(杰克琳·霍尔顿)是一位活跃于美国加州的当代诗人,其诗歌作品因兼具敏锐的感知力与社会意识而受到广泛认可。她的诗歌探索自然、心理、亲密关系,以及当代社会政治等议题,风格既抒情又具批判性[3]。 Holton 的作品发表在众多文学刊物上,包括《Rattle》、《The Sun》、《North American Review》、《Poet Lore》、《Cimarron
张九龄(678年—740年6月5日),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1]。张九龄自幼聪敏,七岁知属文,十三岁时(690年)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见其文后大为赞赏,预言"是必致远"[2]。他是唐代第一位由岭南书生进身的宰相,也是盛唐前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1]。 ## 教育背景与仕途经历 张九龄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第,初任校书郎[2]。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
崔颢(约704—754年)祖籍河北安平(今河北衡水安平县),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1]。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此后曾广泛游历朝廷任职(约723—744年)[1]。他才华横溢但行事放荡,酷好声色犬马,最终累官司勋员外郎,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卒[2]。《旧唐书》称其“有俊才无士行”,并记载他嗜酒好游、多次娶弃妻子[2]。 诗歌风格与代表作 崔颢擅长格律诗[1],其诗题材丰富,以闺阁之
**长屋王**(ながやおう,684 或 676–729),日本奈良时代的皇族与重臣,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长子,母为天智天皇之女御名部皇女[1][2]。其父母分别出自天武、天智两系皇室,使他拥有最纯正的皇亲血统。 ## 身世与仕途 长屋王自幼受良好汉学与佛学教育,嗜好诗文。“大宝四年”(704) 初授正四位上,远高于同辈皇孙[1];此后历任宫内卿、式部卿,中纳言等职,**720 年继藤原
2003年生于西安,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生,五四文学社社长,作品见《十月》《诗刊》《诗歌月刊》《青春》《北京文学》《中国青年作家报》等。
乔治·麦凯·布朗(George MacKay Brown,1921—1996),苏格兰诗人,一生没有离开苏格兰,除了曾去位于苏格兰本岛上的纽巴特尔与爱丁堡等地求学,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苏格兰北端奥克尼群岛的斯特罗姆内斯小镇度过。他的诗歌写作受到苏格兰诗人埃德温·缪尔的支持和影响,除诗歌外,也写作长篇与短篇小说、评论、戏剧、儿童故事、报纸专栏等等,还有一些作品被英国作曲家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辅以
胡小跃,1961年生,浙江人,1988年来到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法语译审。翻译过6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孤独与沉思》、《巴黎的忧郁》、《灰色的灵魂》。曾获法国“文艺骑士”荣誉勋章以及傅雷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