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兰人①


1
有一天我会去奥尔胡斯②
看他那炭褐色的头,
他那温柔的豆荚形眼睑③,
他的尖顶皮帽。

在靠近那里的平坦乡间
他们把他挖了出来,
他最后喝下的冬麦种做的粥
已在他的胃中结成了饼。

他赤裸裸只剩下了
帽子、绞索和腰带,
我将在那儿长久站立。
新郎祭祀给了女神④,

她收紧了套着他的项圈
张开了她的沼泽,
她那黑色的汁水渐渐把他
变成圣徒不朽的尸体,

采泥炭的人们
在蜂窝状地方得到的宝物。
现在他染黑了的脸
安眠在奥尔胡斯。

2
我能冒亵渎神明的危险,
使古代异教徒的泥沼成为
我们的圣地,并向这托兰人
祈祷,使那些散落的种子
发芽,那些在伏击中死去的
劳动者的死尸,
有袜无鞋躺在农民院子里
等待殡葬的尸体

四个兄弟的皮肤和牙齿
斑斑点点撒在枕木上
泄漏了暴力的真情,
他们被沿线拖拉了四英里⑤。

3
当他坐在死囚车上⑥
对自己可悲的解脱方式的那些感触
应该来到我的心中,开车前往时,
念着这些名字

托兰人,格拉贝利人,内贝尔伽德人⑦,
看着乡下人
指路的手,
却不懂他们的语言。

在迦太兰
在古老的行刑教区内
我将感到迷惘、
悲伤,就像是在家乡⑧

①“托兰人”指丹麦考古学家格洛布(Glob)教授1950年在丹麦迦太兰(Jutland)的比艾斯科夫溪谷(BjaeldskovDal)发现的2000多年前被埋在沼泽地中的男尸。希尼在70年代早期寻找能反映爱尔兰现时困境的意象和象征时读了格洛布教授的《沼泽人》一书,觉得托兰人具有历史神话情感的象征意义,故写了此诗。
②丹麦的一个港口城市。
③此句描写得像基督的形象。“豆荚形”(pod)一词涉及生育的母题。
④据格洛布教授考证,托兰人是被祭献给了北欧土地女神内尔瑟丝(Nerthus)。
⑤此段从古代祭献中的杀人,联想到19201924间爱尔兰内战中被杀死的士兵,以及因宗教信仰不同,一个天主教家庭的四兄弟被清教徒杀死后在铁路线上拖了四英里的新闻。从古到今相似的暴力事件的重演让人感到历史的停滞。
⑥诗人想象托兰人坐在死囚车上,对他解脱悲惨命运的方式产生同感。“死囚车”(tumbril)一词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押送死刑犯的车,与前一节中的火车相对,形成今昔对比。
⑦诗人想象他开车去丹麦迦太兰看在那里出土的沼泽人。
⑧把“古老的行刑区”和“家乡”的感觉联系起来,拉近了历史和现时。


作者
谢默斯·希尼

译者
吴德安

报错/编辑
  1. 初次上传:王负剑
添加诗作
其他版本
原作(暂缺)
添加原作

PoemWiki 评分

暂无评分
轻点评分 ⇨
  1. 暂无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