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当了然澈
诗应当摸得着,却不会说
缄如圆圆果
好像圆圆的水果,
无言自默默
无语默默,
荣章今摩挲
好像拇指把旧奖章抚摸,
静若阑干人久凭
不作声,象窗台的石栏,
苔痕帘外生,罗袖将石破
被衣袖磨平,长满苔藓——
诗当静无言
诗应当不置一词
鸟雀自飞天。
好像鸟飞。
*
* * *
诗当恍如凝
诗应当乍一看纹丝不动
静中见月升
好像月亮爬上天空,
去似月拾枝
脱身飞出,好像月亮一枝枝解开
渐释幽中木
缠绕着夜色的树。
亦似皎月寒叶后
脱身飞出,好像冬夜树叶后的明月
追忆萦心久,脉脉复悠悠
抛开一段又一段的记忆——
诗当恍如凝
诗应当乍一看纹丝不动
静中见月升。
好像月亮爬上天空。
*
* * *
诗当何所同?
诗应当确实等于:
恍恍太虚境
不仅仅真实。
万古悲痛生
代替悲哀历史的
寥落门廊一叶枫
是空荡的门口,是一叶红枫。
爱者知何成?
代替爱情的
海生日月草身倾
是芳草欠身,是日月临海——
无伤意及旨
诗不应隐有所指,
诗当如本是。
应当直接就是。
译注:
麦克利许这二句诗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人一再引用,显然这是因为这首诗写出了现代美国诗歌注重事物具体性的总倾向。这首诗被认为再现了意象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