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1794-1878)被广泛视为一个过渡人物,因为他以传统的新古典主义诗歌形式流畅地表达了从自然中汲取的浪漫主题。出生于卡明顿的布莱恩特在十岁开始涉足诗歌创作。1810年,他进入威廉姆斯学院。那时,布莱恩特已然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诗人。尽管未能顺利毕业,他便离开了威廉姆斯学院,企图进入耶鲁大学,可惜因为经济原因未能成行。1811年,布莱恩特前往沃辛顿学习法律,并继续着诗歌创作。1817年,他的五首诗发表在《北美评论》上。此后的几年里,布莱恩特持续发表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1821年,他出版了个人的首部诗集《诗集》,这一年的成功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开端作为一名全国性文人。1825年,布莱恩特移居至纽约市,并很快成为《晚邮报》的主编。在他的领导下,该杂志通过他的社论成为美国新闻界民主原则的主要倡导者。与此同时,布莱恩特一直在坚持着诗歌创作。他后续出版的诗集包括《泉水与其他》(1842年)、《白足鹿》(1844年)以及《诗三十首》(1864年)。1870至1872年,布莱恩特发布了荷马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译本。 布莱恩特的自然诗赞美着这个新兴国家的开放性。他的诗歌,特别是他那些没有韵律的作品,被视为是从华兹华斯的理论和实践中转向了惠特曼自由诗模式的美国发展典范,赞美个体自我和新生的国民认同。《死亡观》和《致水鸟》等经典作品用简单的词语捕捉到了普世主题。学者们一致认为布莱恩特是一位杰出的韵律学者,他的理论与实践对其他诗人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报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