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睿:一个士兵,知识分子和政治


沈睿评论
一个士兵,知识分子和政治:对桑克的诗《一个士兵的回忆》的误读(下)


但是,把这些符号都作为背景。“我”在这里靠享受个人生活--抽罂粟--而度过别人烧杀抢掠的时光。个人的生活,“我是内行”支撑我直到我又一次成功地逃跑。第三次是从游击队的要求中逃跑,就是保卫家乡我也“客气地回绝。”这个游击队很模糊。读者不知道是保护家乡是对抗各种政治势力还是外国侵略势力。这首诗歌中对战争和军队的既具体又模糊描写,目的是说明不管什么政治势力,不管名义上为谁或实质上为谁,战争的政治本身都是对个人的否认,甚至战争是为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执拗地坚持自己的个人的梦想:农夫,田地,房屋、种花而不是种田的技艺。
农夫,田地,房屋和种花的技艺,这些理想社会的具体形式,体现了从孔子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的中国人民的社会的理想和基本生存诉求。在这个社会里,耕者有其田,其屋,其业。种花的技艺强调人的生活安宁和繁荣。一个荒草凄凄的地方是没有生气的,也很难让人想象幸福。战争,战争的政治是对这个梦想的彻底砸碎和毁灭。这个士兵的一次次逃跑就是对这种毁灭理想的政治的逃跑,就是对各种政治集团利益的抗拒。这个士兵要求的是人民应该有的日常生活和存在,要求的是拒绝政治,拒绝战争,拒绝对人的基本要求的剥夺。无论是什么政治集团,只要是对人民的基本存在的强暴,人民就有逃跑的权利。人民就有保护自己头颅的权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诗宣布对毁灭人民日常生活的政治和战争深恶痛绝。这首诗欢快地描述:

翻山越岭,榛丛草莽,回故乡之路
是多么的甜蜜。

渴望回到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中,回到故乡,回到安静地生产,乐业地建设家园中。这种对革命,对群体政治,对所谓的战争的厌倦,表达了知识分子在一个世纪的激进革命后的对革命本身的深深厌倦,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的社会心态。
桑克的<<一个士兵的回忆>>,发表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代。这首诗回顾历史,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一个激进革命的世纪--的总结。总结的出发点是从个人的角度,对群体的暴力的政治说不。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同时又是一个个体英雄。他拒绝战争,拒绝政治对个人的剥夺。他渴望理想的生活,并成为拒绝和反抗的士兵。这个个体英雄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二十世纪以来对个人主体的想象和理想。这种对个人具有基本主体性的想象根源于中国知识分子上百年来建构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努力。诗歌中表达的社会的理想又和中国两千年来知识分子的对理想社会的想象深深相连。诗歌宣称的拒绝战争暴力的立场,有意思地并根本地,体现了全民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基本政治态度,虽然政治态度这个词本身都遭到否认。

(7月-9日-2003年于新天堂岛〕


作者
桑克桑克

原创
  1. 初次上传:桑克
添加诗作
其他版本
添加译本

PoemWiki 评分

1 人评分
轻点评分 ⇨
  1. 暂无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