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们下丹凤县看刘西有②故居
沿着那条狭窄的乡村公路走过去的冬天
闲和宁静,山萸散落。在阴坡
一群羊孜孜不倦地吃着积雪,无视
矗立的包米秸子像战场上潦草的士兵。
人少却不寂寥,在那次行走总是出现的
奇迹里,朋友不耐烦地停止和回顾
他的严苛疲惫的身影,以及粘在
笔记本中的身世,让我们的步伐有了理智。
以贫穷写贫穷,并不需要完美的心智
就是这样,水库仍是马炉唯一显赫的建筑
苦楚,笨拙,一张立着的干枯的明信片
温柔地被一个假想的时代
盖上其他观点的邮戳
两棵柏树是它的鲜活映衬,历史的
修辞。朋友坐在墓地,劳动者的声音
还在腮红蜜的天空,发其困难,发其
每一天的贫穷,成为传奇的要素。
望过梯田看云彩,一个老人的目光
收回我们的比喻,清晰的农村并非
自然,而主题大多都来之不易
在这个越来越平坦化的世界,朋友
你不觉得眼前的梯田
是一种有趣的视野吗?
过去它缓解了人地矛盾,如今它拦截
那碾平一切的技术,更重要的
存在的它也是我们的命运——
地平线就在那儿,我们却得回转,回转,再回转。
①马炉:商洛市丹凤县月日(发音:儿)乡马炉村。
②刘西有:马炉村农民,全国老模,于1981年因肝癌去世。诗中的“朋友”指刘西有之子刘丹影。
42年前,丹影的生父屈超耘因为一句承诺,把他送给了刘西有做儿子。
屈超耘,1936年生,户县人,作家。建国10年大庆时,省上筹划编《农村干部教材》,分配给屈超耘的是写马炉大队支部书记刘西有。二人尽管差异不小,却彼此感觉有共同的东西,后来成了影响彼此一生的好朋友。
PoemWiki 评分
暂无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