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青故居


从这里出走,去远方。
而我们沿着相反的方向,来看他的故居,
——并非来自他讲述的时空:如果
有回声,我们更像那回声
分裂后的产物。
老宅是旧的,但探访永远是
新的发生——在这世上,没有一种悲伤,
不是挽歌所造就。我们
在玻璃柜前观看旧诗集,说着话,嗓音
总象在被另外、不认识的人借用。
他不在场,我们该怎样和他说话?一个
自称是保姆的儿子的老者
在门槛外追述,制造出一种奇异的在场感。
——我感到自己是爱他的,在树下,在楼梯的
吱嘎声中,我仿佛在领着
一个孩童拐过转角,去看他贴在墙上的一生。
从窗口望出去,是他的铜像
在和另一个铜像交谈,神采焕发,完全
适合另一个地方的另一段时光。
老墙斑驳,但我已理解了
那雕像在一个瞬间里找到的意义。
滴着小雨,铜闪亮,我感受着
金属的年轻,和它心中的凉意与欢畅。
他结过三次婚——另一扇窗外,双尖山苍翠,
在所有的旧物中,只有它负责永远年轻。
被捕过,劳改过,出过国,在画画的时候
爱上了写诗——他在狱中写诗。
——昨天不是像什么,而是
是什么。他的半身像伫立在大门外,手指间
夹一根烟,面目沧桑,对着
无数来人仿佛
已可以为自己的思考负责,为自己的
一生负责——最重要的
是你的灵魂不能被捕,即便
被画过,被诗句搬运,被流放和抚慰——
它仍需要返乡。要直到
雕像出现在祖宅里,他的一生
才是完整的。我凝视他的眼,里面
有种很少使用的透视法则。而发黄的
照片上,形象,一直在和改变作斗争。这从
完整中析出的片段环绕着我们,以期
有人讲述时,那已散失的部分,能够跟上进入
另一时空的向导。而为什么我们
要在此间流连,当它
已无人居住,但仍需要修缮,看守,仿佛有种
被忽略的意义,像我们早年攒下的零钱。
而穿过疑虑、嘈杂、真空,一尊铜像
已可以慢慢散步回家。
又像一个沙漏,内部漏空了,只剩下
可以悬空存在的耐心:一种
看不见的充盈放弃了形状,在讲述之外,
正被古建筑严谨的刻度吸收。


作者
胡弦

报错/编辑
  1. 初次上传:王负剑
添加诗作
其他版本
添加译本

PoemWiki 评分

暂无评分
轻点评分 ⇨
  1. 暂无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