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of 陈子昂

陈子昂微信小程序码

国家/地区中国

朝代/时期唐朝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2][12]。作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关键诗人,他力挽六朝绮靡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被后世尊为"唐诗诗祖"和"诗骨"[2][12][17]。其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深刻影响了张九龄、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堪称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11][17]。 ## 家世背景与教育经历 陈子昂出生于富庶的蜀中家庭,其父陈元敬以明经及第后隐居射洪东山[2][12]。少年时期的陈子昂"任侠尚气弋博",直到十八岁仍"未知书"[10]。后在乡校受学子勤学精神感召,遂入金华山观发愤攻读,"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10]。这段学术经历奠定了他融合儒家经典与道家思想的独特文学气质,对他后期倡导质朴诗风产生深远影响。 科举之路上,陈子昂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以二十四岁之龄进士及第,成为四川首位状元[2][12]。在长安应试期间,他以惊世之举博得文坛关注:以百万钱购得胡琴后当众摔碎,借机分发诗文予围观者,京兆司功王适阅后惊叹:"此子必为海内文宗!"[10][12]。这种特立独行的自我推介方式,折射出他对文学传播的敏锐洞察。 ## 仕途经历与政治主张 陈子昂的仕途始于上疏谏灵驾西归。684年高宗驾崩洛阳时,他力陈关中旱情严重,主张灵驾安置东都,武则天"奇其才,拜麟台正字"[9]。任职期间,他多次上疏直谏,尤以《谏雅州讨生羌书》著名,反对劳师远征,主张"务德而不务刑",体现民本思想[15]。后官至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2][7]。 696年契丹叛乱时,陈子昂随武攸宜北伐任管记。当唐军前锋失利,他提出分兵制敌之策遭拒,反被降为军曹[9][10]。这段经历催生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4]该作以宇宙视角审视人生困境,开创性地将个体命运置于时空维度中叩问,成为盛唐气象的先声[18][19]。 ## 诗歌革新与文学成就 面对初唐诗坛沿袭六朝"采丽竞繁"的浮艳文风,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风骨""兴寄"的革新主张,呼吁回归汉魏诗歌的深邃精神[11][17]。其文学实践主要体现在: 1. **《感遇》诗三十八首**:以质朴语言针砭时弊,如"苍苍丁零塞"揭露边塞战士"暴骨无全躯"的惨状,开盛唐边塞诗先河[1][13]。王适评此组诗:"必为海内文宗"[10]。 2. **开创性诗歌理论**:主张"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审美标准,柳公权赞其"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10]。 3. **文体改革**:书疏奏议"词皆典美",《谏灵驾入京书》以雄辩逻辑分析东西都利弊,展现"危言正色,抗义直辞"的谏臣风骨[9]。 陈子昂存世诗文百余篇,收录于《陈伯玉文集》十卷,其中《登幽州台歌》《感遇》等作品被历代奉为典范[10][17]。其诗风"高昂清峻,雄浑苍凉",在初唐宫廷诗盛行的背景下,开辟了以气驭文的新境界[12][17]。 ## 悲剧结局与历史评价 陈子昂的晚景充满悲剧色彩。699年解官归乡守父丧期间,县令段简觊其家财,"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最终"遂送狱"[10]。702年,这位刚正诗人"忧愤而卒"狱中,时年四十二岁[9]。关于其死因,有学者认为实为武三思迫害所致——因陈子昂屡次直谏触怒权贵[2][7]。 历史评价中,卢藏用在《陈氏别传》称其"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肯定他终结六朝文风的功绩[17]。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清代王夫之更推崇其为"夐绝千古"的诗歌革新者[17][18]。陈子昂将个人命运与诗歌革新紧密结合的人生轨迹,恰如柳公权所叹:"象以有齿,卒焚其身"[10],其悲剧人生反而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诗魂。 ##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陈子昂"条目 - https://nl.wikipedia.org/wiki/Chen_Zi'ang [2] 维基百科"陈子昂"条目 -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99%B3%E5%AD%90%E6%98%82 [7] 维基百科"Chen Zi'ang"条目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n_Zi'ang [9] 维基文库《旧唐书·陈子昂传》 -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88%8A%E5%94%90%E6%9B%B8/%E5%8D%B7190%E4%B8%AD [10] 维基文库《唐才子传·陈子昂》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5%94%90%E6%89%8D%E5%AD%90%E5%82%B3/%E5%8D%B71 [11] 光明网《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在初唐》 - https://www.360doc.com/content/20/0921/04/1322429_936791545.shtml [12] 维基百科"陈子昂"条目 -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99%B3%E5%AD%90%E6%98%82 [13] 维基文库《感遇诗》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84%9F%E9%81%87%E8%A9%A0_(%E8%92%BC%E8%92%BC%E4%B8%81%E9%9B%B6%E5%A1%9E) [14] 维基百科《登幽州台歌》条目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5%B9%BD%E5%B7%9E%E5%8F%B0%E6%AD%8C [15] 维基文库《谏雅州讨生羌书》 -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AB%BE%E9%9B%85%E5%B7%9E%E8%A8%8E%E7%94%9F%E7%BE%8C%E6%9B%B8 [17] 光明日报《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在初唐》 - https://news.gmw.cn/2020-09/18/content_34197949.htm [18] 光明日报《唐诗里的"初盛中晚"》 - https://news.gmw.cn/2024-09/28/content_37588533.htm微信小程序码

报错/编辑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遂宁市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诗人,是唐诗革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说道:「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故有「唐诗诗祖」之称。因其诗“风格激昂,词意高俊”,有汉魏之风,故被称为诗骨。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陳子昂